01
质
学术论文作为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 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必须运用科学的原理和方法, 对学术领域中的某个问题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抽象和概括,不仅要反映研究对象的发展变化,更重要的是要真实地揭示这种发展变化的内在原因,即真实地反映创新,这也就是学术论文的学术价值。因此,具有创新性和学术价值是学术论文的灵魂,就是学术论文的“质”。
创新具有以下特色:(1)研究对象属于国际前沿内容或研究热点和难点;(2)提出新的原理;(3)发现新的现象或者客观规律;(4) 采用新材料、新器件、新工艺、新结构和新思路等, 开发出新设备, 提高技术性能,扩大应用范围;(5)获得新的结果或者实现新的功能;(6)采用新的研究方法;(7)提供新的科学手段或工具。前三个特色属于独创性特色, 创新性强,理论价值高,是理论研究所追求的境界;后四个特色创新明显,实用价值大,是应用研究所追求的境界。“质”至少应具有一个上述特色。论文反映的特色越多,其“质”越高,发表的价值越大。
02
功
为了使自己的研究成果或学术思想得到社会的认可,进行交流、传播和积累,最终贡献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研究者必须将研究成果和学术思想写作成论文予以公开发表。
显然,学术论文必须易读、易解、严谨和可信,即具有可读性,才能被人愉悦接受。这就要求论文讲究语言技巧,通过具有一定篇章结构的语言文字来表达思想和开展论述,将有关背景、数据、图表、实验、结论等内容加以归纳、组织、提炼和整理,形成思路清晰、语句通顺、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论述周详、结论可信、图文并茂的文稿提交编辑部审核。
上述要求属于语言艺术范畴,表征了作者写作论文的基本功。
论文的“功”与“质”紧密关联,具有辨证的关系:“功”是“质”的载体,由“功”来表现“质”,没有“功”的“质”让人无法理解和交流,完美的“功”可以彰显“质”。“质”是“功”的基础,若没有“质”,再完美的“功”也是空洞无物,无法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贡献。
03
形
形,即结构,是文章的组织形式。学术论文是科学研究中创造性思想和成果的载体,其内容具有相对的独特性。为了阐述创造性思想和取得的成果,论文必定要交代清楚研究的动因、目的、传承、内容、方法、结果、结论等真实、可靠、可信的科研信息,才能使研究成果得到有效的交流与认可,才具有文化储存和文化积累的意义。因此,无论是从传递信息角度,还是从储存、积累信息角度,学术论文的结构都具有独特性。
学术论文的完整结构一般包含论文标题、(中英文)摘要、关键词、分类号、文献标识码、引言或绪论、正文、结论、参考文献、作者信息等十个部分。有些论文还包含致谢和论文支持信息。每个部分在信息交流、传播过程中都具有独特的作用。这种整齐、规范、较为固定的写作格式构成了学术论文朴素、清晰的形式,适应了承载学术论文内容、实现学术论文目的的需要,构成了内容和形式的和谐统一,保证了学术信息能高效快速地存贮和交流。
可以说,“形”是实现学术论文写作目的和体现学术论文内容的保障,完美的“形”与“质”、“功”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