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世界》|| 2021年第12期目录、摘要

《管理世界》|| 2021年第12期目录、摘要

信息系统论坛小组 信息系统论坛

来源:计量经济学

目录

庆祝建党一百周年

从政治秩序、经济发展到国家治理:百年土地政策的制度逻辑和基本经验

/ 曲福田  马贤磊  郭贯成(1)

我国企业发展政策的历史逻辑与未来取向

/ 张文魁(15)

中国共产党劳动思想和实践百年回顾

/ 宋湛  文魁(25)

经济学

中国经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测度分析——兼论新发展格局的本质特征

/ 黄群慧  倪红福(40)

减税降费、企业进入退出和全要素生产率

/ 田磊  陆雪琴(56)

机会之地:社会流动性与企业生产效率

/ 吴育辉  张欢  于小偶(74)

“城投部门”议价能力与地方政府债务扩张

/ 宋傅天  姚东旻(92)

中间产品国际贸易内涵能源的核算与国际比较

/ 刘增明  黄晓勇  李梦洋(109)

农业·农村·农民

中国农业生产方式的变迁探究——基于微观农户要素投入视角

/ 高晶晶  史清华(124)

乡村走向共同富裕过程中的治理机制及其作用——一项双案例研究

/ 徐凤增  袭威  徐月华(134)

工商管理

数字平台履责与共享价值创造——基于字节跳动扶贫的案例研究

/ 邢小强  等(152)

监管型小股东的治理效应:基于财务重述的证据

/ 何慧华  方军雄(176)

国有企业党委书记和董事长“二职合一”能否实现“双责并履”?——基于倾向得分匹配的双重差分模型

/ 郝健  张明玉  王继承(195)

管理科学与工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申请代码与学科布局:面向基础理论与时代变革

/ 霍红  等(208)

“北斗”闪耀——初探中国卫星导航产业发展之道

/ 赵耀升  等(217)

                                                                                        摘要

01

从政治秩序、经济发展到国家治理:百年土地政策的制度逻辑和基本经验

作者:

曲福田(南京农业大学中国资源环境与发展研究院、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土地问题研究中心)

马贤磊(南京农业大学中国资源环境与发展研究院、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土地问题研究中心)

郭贯成(南京农业大学中国资源环境与发展研究院、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土地问题研究中心)

摘要:纵观中国共产党百年土地政策实践,呈现出探索、确立、改革、发展不断成熟完善的过程,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土地政策体系。基于土地政策是国家发展的底层逻辑这一认知,本文运用“政策变迁—行为机制—路径回应”的分析框架,从政治秩序、经济发展、国家治理3个维度系统分析了党的百年土地政策实践的伟大贡献及其制度逻辑,充分揭示了土地政策对实现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围绕着马克思主义土地思想的中国化,土地政策百年实践也为实现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积累了重要经验。基于此,未来的土地政策需要积极回应新时代现代化建设提出的新命题,在土地产权结构、城乡土地关系、空间治理体系和统筹发展与安全等方面做出积极探索和有效变革。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土地政策  政治秩序  经济发展  国家治理  底层逻辑

02

我国企业发展政策的历史逻辑与未来取向

作者:

张文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摘要:从经济增长原理和经济发展历史来看,企业发展政策重于宏观政策和产业政策,当今时代尤其如此。新中国建立后很长时期里实行路线性区分与战略性倾斜的企业发展政策,这是由历史逻辑决定的。改革开放以来,搞活国有企业一度是企业发展政策的主题,但随着时间推移,促进非国有企业发展政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从时代趋势来看,我国企业发展政策的未来取向将是如何维护企业之间,主要是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以及内外资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不过,要真正实现公平竞争并不容易,未来还面临至少四大政策难点,“竞争中性”也不能根本解决这些问题。赋予反垄断、反不公平竞争有关规定以可诉性,加强法庭建设,提高接诉和审理能力,非常有助于新的企业发展政策的实施。

关键词:企业发展  所有制  公平竞争

03

中国共产党劳动思想和实践百年回顾

作者:

宋湛(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文魁(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摘要:本文分6个阶段梳理了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为回应不同时期所提出的时代主题,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践相结合,对劳动思想的发展过程和劳动政策实践的调整过程。党的劳动思想和实践的百年演进史,归结起来,就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主题,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主线,多维度激励劳动者,不断提升劳动者素质、改善劳动者生活,提高劳动生产率水平,优化劳动力配置。目前,我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在乘势而上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新时代我国的劳动领域仍然面临一些突出的问题和挑战。未来需要继续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实践中不断求索。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劳动思想体系  劳动政策  人的全面发展

04

中国经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测度分析

——兼论新发展格局的本质特征

作者:

黄群慧(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

倪红福(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本文从经济循环的概念逻辑视角阐述“新发展格局”,进而构建了基于供给端和需求端的国际国内循环测度指标和基于全球价值链的国内国际循环GDP分解新方法,并利用WIOD数据进行了实证测算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新发展格局的本质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发现:无论是从最终品的国内最终需求率和中间品的本国供给率看,还是从全球价值链GDP分解来看,各方面指标都表明中国国内经济循环的依赖程度在90%上下。从国际比较角度看,依赖于国内循环的GDP占比中国排在第5位,这些都说明了如果单纯基于国内经济循环和国际经济循环的新增经济流量看,在数量上国内经济循环的主体地位基本确立。但是,并不能由此认为新发展格局已经基本形成。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内涵是畅通经济循环,本质特征是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不是仅仅体现为中国经济国内循环量在整体经济循环量中占比高、中国的GDP增长主要依赖于国内经济循环,而是主要体现为以国内高水平自主创新为主驱动经济循环畅通无阻、以持续扩大国内需求为主不断做大经济流量、以发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畅通。基于此,本文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相关政策建议:要着力扩大消费以调整内需结构,实现内需结构的合理化、高级化,要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加快建设统一开放有序的国内大市场,要积极扩大开放水平、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充分发挥国内大循环主体作用,要加快自主创新以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形成数字化智能化创新驱动下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关键词:双循环  全球价值链  内需结构  新发展格局

05

减税降费、企业进入退出和全要素生产率

作者:

田磊(浙江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

陆雪琴(浙江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

摘要:本文构建嵌入进入退出机制的异质性企业动态一般均衡模型,量化研究削减在位企业税费(“减税”)、降低潜在进入企业市场进入费用(“降费”)对全要素生产率、企业动态等宏观经济变量的长期影响。本文发现:(1)减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和总产出,但会抑制企业动态(企业退出率降低);降费能够有效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和总产出,活跃企业动态;(2)在实施减税降费政策时,适度增加与居民消费呈互补关系的政府消费的份额能够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和总产出的提升。主要政策启示:减税和降费应协调推进,不可偏废,既要通过减税增大在位企业的继续经营价值,又要通过降费保持市场竞争压力,两者共同促使企业不断进化,提高效率,进而实现宏观经济的高质量增长。

关键词:减税降费  企业进入退出  选择效应  异质性企业模型

06

机会之地:社会流动性与企业生产效率

作者:

吴育辉(厦门大学管理学院)

张欢(厦门大学管理学院)

于小偶(厦门大学财务管理与会计研究院)

摘要:畅通有序的社会流动渠道,通过作用于驱动员工努力的激励机制,进而对微观企业产生影响。本文采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和上市公司数据,考察了社会流动性对企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地区社会流动性越高,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亦越高。上述结论在考虑多种稳健性测试的情况下仍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薪酬激励和晋升激励是社会流动性影响企业生产效率的作用渠道。此外,异质性分析的结果显示,社会流动性对企业生产效率的正向影响主要体现在户籍开放度较高、竞争性行业、非国有企业和人力资本质量较高的样本中。最后,本文发现社会流动性通过改善生产效率提高了企业绩效。综上,本文从劳动力激励角度证明了社会流动性对微观企业产出的实际影响,为政府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体制机制改革”提供了证据支持。

关键词:社会流动性  劳动力  激励  生产效率

07

“城投部门”议价能力与地方政府债务扩张

作者:

宋傅天(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姚东旻(中央财经大学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摘要: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的关注焦点。在地方政府面临财政、金融及土地等制度因素之外,本文创新性地探讨了“城投部门”的自身激励、自发行为,及其在债务扩张过程中发挥的特殊作用。在国资增值的规模导向、隐性担保导致债务成本低等制度背景之下,“城投部门”存在过量举债的自发倾向。并且由于其在城市建设及土地出让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债务扩张问题中,“城投部门”对于面临救助压力、债务风险的地方政府能够产生议价能力。在新《预算法》所代表的“防范债务风险”政策冲击中,“城投部门”能够通过更强的议价能力,持续获得地方政府的支持,从而相对提高了债务扩张速度。本文通过双重差分法识别了这一因果效应,并从显性债务角度进行验证。债务限额能够对这一过程产生调节。控制内生性后,土地使用权在该过程中具有中介效应。本文将研究视角下探至“城投部门”,从议价能力的视角为理解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以及规范、管理地方政府债务工作提供了参考借鉴。

关键词:地方政府债务  城投部门  议价能力  城投公司  隐性债务

08

中间产品国际贸易内涵能源的核算与国际比较

作者:

刘增明(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黄晓勇(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李梦洋(山东省鲁信金融控股有限公司)

摘要:中间产品贸易目前已经在国际贸易中占大多数,但其导致的能耗与排放国际转移难以被传统方法精确核算。本文在多区域投入产出(MRIO)模型的框架下,创新地推导建立了不受地区、部门限制的双向中间产品国际贸易模型,克服了传统的国际能耗排放核算视角和全球价值链分解方法存在的不足,能够拓展到其它中间产品研究领域。并采用2016年WIOD国际投入产出表对44个重要经济体进出口中间产品内涵能源情况进行了核算和比较。研究发现国际贸易中的中间产品包含了大量的内涵能源。多数年份中,中国通过中间产品国际贸易进口内涵能源,但付出了巨大的价值逆差。美国、德国等发达经济体通过中间产品国际贸易获得大量的内涵能源。其中,德国在大量进口内涵能源的同时实现价值的大额顺差;美国则在多数制造业部门获得内涵能源,在主要的服务业部门获得价值顺差。而俄罗斯等发展中经济体在中间产品国际贸易中输出大量内涵能源。据此,本文认为合理发展中间产品内涵能源进口能够有效替代我国对能源的部分需求,促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同时在合理留存境内价值链与增加值、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等方面发挥重要协同作用。

关键词:中间产品  内涵能源  国际贸易

09

中国农业生产方式的变迁探究

——基于微观农户要素投入视角

作者:

高晶晶(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史清华(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摘要:本文基于1995~2016年的全国微观农户数据,从要素投入视角来考察农户生产方式的变化情况,测算并比较了土地、劳动力、化肥、农药、地膜、种苗、机械等各主要投入要素的产出弹性及产出增长贡献。研究发现,在时间序列上中国农户的农业生产方式已经历了由主要依靠劳动力等传统农资演变为主要依赖化肥等化学农资的替代和转变过程。但目前,各类化学农资对产出的增长动力已开始减弱。即使不考虑其负外部性导致的环境成本,单纯在经济意义上,当前主要化学农资的施用成本也已超过其可带来的产出收益。因此,新的生产方式转变节点已出现。在保障产出安全的前提下,可通过要素间配置的综合调整来实现。具体地,在适度规模经营的基础上以依赖良种和机械化投入为主,将是未来农业生产方式绿色化转型可能的路径和方向。

关键词:生产方式  农业增长  适度规模  化肥  机械化

10

乡村走向共同富裕过程中的治理机制及其作用——一项双案例研究

作者:

徐凤增(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山东大学服务战略与服务管理研究中心)

袭威(山东大学管理学院)

徐月华(山东大学管理学院)

摘要:乡村要实现振兴和走向共同富裕,面临着治理方面的挑战。本研究基于制度逻辑理论的视角,选取山东省博山中郝峪村和陕西省礼泉袁家村两个典型案例进行归纳式分析。展示了两个村从摆脱贫困到共同富裕过程中,各种外来制度逻辑与原生制度逻辑之间的冲突和融合,以及这些制度逻辑对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了乡村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研究发现,在乡村发展的不同阶段,各种制度逻辑的碰撞和融合促进了乡村治理质量的改进。党组织逻辑、国家逻辑、市场逻辑和公司逻辑4种外来制度逻辑通过党组织领导、基层民主决策、村庄业态规划、股份制合作等策略实现了与原生宗族逻辑的融合共存,共同构成了乡村治理体系,并能够有效促进乡村振兴。本文的研究对乡村治理以及制度逻辑理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贡献。同时,本文的发现还为乡村优化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并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制度逻辑理论  乡村治理  乡村振兴  共同富裕  实现途径

11

数字平台履责与共享价值创造

——基于字节跳动扶贫的案例研究

作者:

邢小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

汤新慧(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

王珏(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

张竹(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

摘要: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方法,通过对数字内容产业头部公司开展的扶贫工作进行深入研究,探讨了平台企业基于数字平台履行社会责任并创造出共享价值的过程、机制与支持要素。研究表明,数字平台企业主要运用平台嵌入、平台拓展与平台优化3个步骤来高效履行社会责任,其中每个步骤都包含具体的履责策略与方法,包括对平台用户基础、大数据与智能算法的应用,围绕平台来拓展价值网络和设定量化的履责绩效指标并持续优化等。其次,平台履责把社会价值创造内置于平台商业生态体系内,通过对社会、商业关系与资源的混合配置与转化利用来创造共享价值,其中社会价值创造是商业价值创造的前提,两种价值创造相互依赖且多有重叠。最后,平台企业自身具有的多平台产品线、数据决策导向与跨部门协作力因素会支持与促进平台履责与共享价值创造。本文的主要贡献是构建出一个涵盖平台履责前因、过程、结果与内部支持要素的理论模型,通过联接起数字平台履责与共享价值创造而拓展与深化了相应研究领域,也为数字经济时代的金字塔底层战略与包容性创新研究贡献出新的内容。

关键词:数字平台  平台企业  企业社会责任  共享价值创造  扶贫

12

监管型小股东的治理效应:基于财务重述的证据

作者:

何慧华(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方军雄(浙江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摘要:长期以来,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是中国资本市场制度建设的核心,2014年证监会设立的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便是为此所做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本文采用双重差分模型通过考察投服中心设立对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管治理效应以检验这项制度创新的保护效果。研究发现,相对于非试点地区的上市公司,投服中心试点地区的上市公司在试点之后发生财务重述的可能性显著下降。基于手工收集的投服中心真实行权数据,同样发现被投服中心行权以后上市公司的财务重述现象确实显著减少。此外还发现,该治理效应在外部治理环境较差——审计质量较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低、分析师跟踪人数较少的上市公司中更显著。进一步研究投服中心作用的实现机理,我们发现投服中心成立后上市公司的法律诉讼风险增加,产生威慑效应,是我国现有行政司法体系的有效延伸;此外,投服中心行权的示范效应带动了股东“用手投票”,提高了股东大会的整体参与度和中小股东参与度。

关键词:投服中心  财务重述  中小投资者保护

13

国有企业党委书记和董事长“二职合一”能否实现“双责并履”?——基于倾向得分匹配的双重差分模型

作者:

郝健(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张明玉(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王继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摘要:本文聚焦国有企业党委书记和董事长由一人担任的“二职合一”实践,实证分析了其对党委书记履行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与董事长履行企业经营主要责任的“双责并履”影响情况,结果显示:党委书记和董事长“二职合一”能够显著降低国有企业腐败风险,但目前尚未能对国有企业经营绩效产生显著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外部治理环境和内部治理结构因素均无法显著调节党委书记和董事长“二职合一”对其“双责并履”的影响。本研究运用量化政策评估方法科学检验国有企业党委书记和董事长“二职合一”成效,对于坚持和完善国有企业党委书记和董事长“二职合一”相关机制、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有企业制度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国有企业  党委书记  董事长  公司治理  双重差分

1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申请代码与学科布局:面向基础理论与时代变革

作者:

霍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

余玉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

郑圣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

陈思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江西财经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李建平(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李敏强(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

舒嘉(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吴建军(北京交通大学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摘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深化改革的三大核心任务之一是“优化学科布局”,其工作重点之一是建立符合知识体系内在逻辑和结构、可促进知识层次与应用领域相统一的项目申请代码体系。目前,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G01)申请代码调整工作已经完成,并在2021年基金申请和资助工作中开始使用。本文详细介绍了G01学科申请代码调整的思路和具体工作,首先分析了原有申请代码的逻辑体系及主要问题,进而明确了代码调整的工作原则与工作方案,然后基于2017~2019年G01申请项目数据、2010~2019年G01资助项目数据、2010~2019年G01学科领域的代表性国际学术期刊文献数据,对学科领域分布特点以及研究热点演变趋势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分析,由此确定了申请代码初步调整方案,并对其进行了广泛专家调研和多次学部协调,最终形成2021版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新申请代码。新申请代码体现了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侧重基础理论和方法的特点,并突出了时代变革下的学科发展需求,希望新申请代码在适应学科快速发展的同时,能够带动新兴领域的快速成长,促进学科交叉,拓展学科边界,丰富学科知识。

关键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管理科学与工程  优化学科布局  申请代码调整

15

“北斗”闪耀——初探中国卫星导航产业发展之道

作者:

赵耀升(上海北斗导航创新研究院)

宋立丰(北京物资学院)

毛基业(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刘箭章(军事科学院党史军史研究中心)

摘要: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改革开放40余年来取得的重要成就之一,而中国卫星导航产业也成为了少数站上国际前沿的高技术产业之一。本文总结了中国卫星导航产业的发展道路,提炼出“成功秘诀”,并对其理论意义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中国卫星导航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是依靠分步走的研发战略、特色创新的技术方案和重大工程的组织实施方式“三大法宝”,自主成功获取卫星导航源头技术,并快速赶上先发国家;再凭借自主源头技术的溢出动力、“国家规划—重大工程”引领下的“政府+市场”合力以及产业技术升级机遇的助力这“三大动力”,实现了快速产业化。中国卫星导航产业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高技术产业发展实践创新之路,不仅填补了发展中国家自主技术来源情境下高技术产业发展“无路可走”的空白,而且可以抽象出一条对这一情境下高技术产业发展具有一定普适意义的“北斗道路”。这些结论对于当前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实践和理论研究均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北斗系统  中国卫星导航产业  高技术产业发展道路  自主技术来源

来源:计量经济学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更正或删除相关内容。本公众号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