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建设“天大方案”2.0发布

日前,天津大学印发《天津大学新工科建设方案2.0》,推动新工科建设从“轰轰烈烈”的理念倡导和顶层设计走向“扎扎实实”的推进落实和质量提升,标志着天津大学新工科建设进入了2.0阶段。

为不断完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机制,构建“三全育人”“五育并举”的新格局,天津大学以“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实施为契机,以新工科建设为抓手,紧密结合“天津大学一流本科教育2030行动计划”实施,深入改革和全面创新工程教育体系,于2019年4月发布实施“天大方案”。国家创新驱动和“两新一重”战略布局、后疫情时代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机遇和激烈竞争、广大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迫切需求和新期待,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时代在变、世界在变、中国在变,高等工程教育必须超前识变、积极应变、主动求变、迭代创新。一年来,国内外新工科教育快速推进、不断迭代,为加快推动我校新工科建设再深化、再拓展、再突破、再出发,引领高等教育“质量革命”走向深入,天津大学根据“天大方案”的实施情况,不断迭代创新、持续优化方案设计,形成了“天大方案”2.0。

“天大方案”2.0的框架结构主要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是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提出 2025 年,构建形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天大品格的新工科教育体系,成为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引领者,进入高等工程教育世界第一方阵前列;到 2030 年,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天大品格的新工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成为中国高等工程教育和世界高等工程教育的领军者,向世界提供高等教育发展的中国经验。第二部分是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包括坚持立德树人、突出卓越导向、强化工程创新、注重创业教育四条总体要求;坚持解放思想、创新机制模式,坚持以本为本、打造高水平队伍,坚持全面推进、推动重点突破,坚持深入探索、实现创新引领四条基本原则。第三部分是重点任务与关键举措主要包括构建完备的新工科教育平台体系、持续优化新工科教育教学设计、建立健全新工科教育质量管理体系、持续优化新工科教育系统环境四方面内容。第四部分是组织实施。包括加强组织保障、强化落实管理责任、建立指导督导机制、建立保障激励机制、深入推进综合改革五个方面。

“天大方案”2.0的重点任务与关键举措主要包括四方面12条。构建完备的新工科教育平台体系一是建设开放型多学科培养平台。面向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拆除学院与专业之墙,建设跨学院、多学科、开放办学的校院两级新工科教育培养平台,探索新工科未来学院建设新模式。拆除学校与社会之墙,实施产学深度融合、多学科交叉融合、国内-国际培养融合、教-研-学主动融合。拆除教学与科研之墙,实现学校各级各类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创客空间和创新创业孵化器/加速器之间的跨学科密切合作;对新工科人才培养理念、模式、课程体系、教与学的方法、教与学的内容、质量标准等进行全面、持续创新。二是实施书院制和导师组制。实施天大特色的书院制管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作用、一流学者的学术引领作用、学校团组织的青年引导作用和优秀学生的示范作用,协同推进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探索导师组制培养模式,建立由学术导师、企业导师、创业导师、辅导员、高年级导生组成的导师组,实现合理的师资配备,为学生提供学术指导、学业督导、创业辅导、心理疏导,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困难。三是建立科学的师资聘任机制。建立跨学院联聘制度,鼓励在新工科校级平台组建跨学科、跨学院教学团队,开展多学科交叉专业的培养方案制订、课程设计特别是项目式课程设计,通过共建和共享课程带动全校课程水平和育人水平的整体提升。以课程要求为依据实施教师聘任,以专业建设水平为标准聘任企业人员参与课程建设。院级平台实施专职岗位制度,保障课程体系、项目设计与教学过程有效实施。对于新工科建设过程中需长期探索并实施的关键课程,制订相应的职称评聘倾斜政策和考核评价制度,保障课程改革稳定连续实施。加强平台项目实施相关的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建设。四是深化多元协同育人。学校各级各类科研实验室、工程中心全面开放,支持学生项目实施、创新创业和学科竞赛等,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科研能力。主动引入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目标、设置课程体系和产业一线的工程项目、实施教学过程。建设创客空间,保障学生自主设计与创造实践,促进学生研究式和创造性学习。建设校内外科技孵化器和加速器,促使学生创业成果转化,助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持续优化新工科教育教学设计。一是一体化设计人才培养过程。一体化整体设计培养目标、培养标准、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形成以培养目标为牵引、以毕业要求为依据、以培养标准为基准,突出天大特色的品格-知识-能力-技能全面融合培养,课程目标、课程大纲、课内外教学、课程评价密切关联,教学制度、教学资源、教学平台贯通协同的全新人才培养体系。二是构建以项目为链条的课程体系以设计-建造(创客)和研发三类项目为主体,构建以课程项目、课程组项目、本科生研究计划项目、多学科团队项目和毕业设计建造与研发项目为主干,以自然科学基础课程群、工科大类工程科学课程群、平台多学科交叉核心课程群和先进工程科学技术选修课程群为模块的理工教育课程体系,以及人文素养和终身能力培养的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保证课程与项目密切配合、合理衔接。三是开展灵活多样的项目式学习。拆除教与学之间的墙,鼓励开展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激励学生尝试体验式学习、自主式项目实践学习和浸润式学习等方式,使学生将课程核心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将课程模块间关联核心知识与综合解决复合工程问题相结合,将科学研究与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相结合,全方位培养学生进行创造性设计、开发创造性解决方案的能力和团队合作、项目管理能力和领导力。项目的复杂和先进程度代表学生能够胜任未来工作的能力。四是实施本研贯通人才培养模式。面向高水平和专门人才培养,实施“本硕连读”或“本博直读”培养模式。设计本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建立贯通本科至研究生的课程体系,构建内容跨越本科生至研究生的高阶课程,实施本研阶段学分互认,贯通导师制培养,为学习能力强、研究能力突出的学生开通发展快车道。建立健全新工科教育质量管理体系一是加强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的顶层设计。借鉴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理念和关键方法,按照使命驱动、战略引领、目标导向的原则,科学制订质量目标、质量方针和质量标准,细化“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目标的实现载体和关键路径。一体化设计以人事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资源保障和后勤服务等为主体的教育质量管理体系,明确全员岗位的质量要素和工作职责。以质量管理为抓手,实现整体上的资源优化配置。二是建立科学完善的教育质量管理体系。夯实教育质量管理制度基础和文化基础,坚持“质量不是检验出来的,而是策划、设计、制造出来的”质量管理理念。加强关键环节管理,以过程控制实现对新工科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把控,通过流程优化形成顺畅有序的工作运转机制,从而构建系统化、科学化的质量管理体系。结合新工科人才培养要求,在分解落实各学院(部)、专业使命-战略-目标基础上,分层制订符合学校需求的教育质量手册、质量管理流程和管理制度。持续优化新工科教育系统环境。一是加强新工科教育理论研究与创新。勇做新工科教育理论先锋,以天津大学新工科教育中心新工科教育研究所为基础,选拔和定向引进新工科教育战略研究力量,建立高水平理论研究队伍,基于学校新工科教育实践,开展新工科教育基础理论研究、国内外比较研究和战略研究等,不断丰富新工科教育理论体系,引领新工科教育发展。是营造良好的新工科教育育人环境。打造适应新工科人才培养的硬件环境,升级适应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智慧教室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项目),建设适合于团队式学习、研讨式学习的小班化教室,拓展学生科技创新创业空间,形成学习、研讨、研究、创业的一体化培养环境。强化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全方位营造新工科人才培养育人环境。

据了解,2019年4月25日,在中美新工科教育研讨会上,天津大学面向全球发布实施“天大方案”(Coherent Collaborative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on,CCII)。当年8月,天津大学建成首个新工科校级引导性平台——未来智能机器与系统平台并首次招生,进入实质运行阶段。在校级引导性平台的带动下,天津大学院级新工科人才培养平台、专业新工科人才培养平台相继建立,化工新工科领军班、精仪工程科学实验班、新工科腾讯班、新工科恩智浦班、求是英才班、数字海洋等遍地开花,形成了浓郁的新工科建设氛围。随着新工科建设全面、深入推进,特别是未来智能机器与系统平台的创建、运行、示范,以及全校差异化、梯度式推进新工科建设的最新进展,“天大方案”在师资队伍、学生培养、专业建设、课程体系、质量保障、资源条件等方面持续进行迭代创新。目前,天津大学正在以未来智能机器与系统平台为基础,探索求是未来学部实体化建设的新模式,将启动“智慧城市平台”和“储能平台”建设,持续优化校、院、专业三级新工科人才培养平台。

据悉,天津大学将新工科建设作为深入推进学校综合改革的核心抓手,构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双向发力的工作格局,以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规范的科学方法,扎实推进大学组织模式、专业调整机制、师资评聘机制、人才培养机制等综合改革全面深化,牢固确立以毕业生培养质量与教育模式可复制性为核心追求的天大新工科教育价值观,以新工业革命时代工程教育的“天大方案”引领高等教育“质量革命”深入推进。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