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资源开采的保护性制度及其成效
国土资源部近年来制定了各项法律规章加强矿产资源保护。
加强矿业权管理,从源头控制。从1999年4月开始的随后几年,国土资源部陆续出台多项管理文件暂停受理钨、锑和稀土矿探矿权和采矿权,至今没有放开。2009年开始开展矿业权清理工作,通过资源整合使矿业权向大型企业集中,目前稀土行业形成六大集团,千吨以上钨矿企业17家,有效提升了产业科技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同时,通过专项整治,对无证、越界等非法矿业活动进行了严厉打击。通过收紧矿业权,从源头上有效遏制了无序开采乱象,矿业秩序得到大大改观。
实行总量控制政策,管好开采与生产。国土资源部从2002年开始先后对钨矿、稀土、锑矿实行开采总量控制。政策实施前,稀土矿山生产呈持续增长,1990年~2005年间矿山产量增长率为14.1%。2006年实施总量控制后,才转入下降通道。锑矿山1981年~2007年,锑精矿产量年增长率7.4%,2009年以后大幅下降。2010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开始实行“指令性生产计划”管理,2015年改为“生产总量控制指标”管理,对企业加工生产总量进行控制。
实行出口配额管理。国家从1998年开始对部分矿产品实施出口配额制度,规定企业年度出口量不得超过其拥有的配额数量。出口配额限制,对于源头调控保护性矿种资源开采、规范矿产品出口、抑制资源低价贱卖起到了一定作用。2014年,在世贸组织裁定下我国取消了出口配额制度,改为出口备案制度。
推进资源整合和专项整治。国土资源部不断加强和完善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的勘查开采管理。2011年,国家颁布《关于促进稀土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实施了环保准入、淘汰落后产能、稀土专用增值税发票等一系列管理制度,连续几年开展稀土开采、生产、环保、打击走私等专项整治行动,使稀土违法得到有效遏制。通过资源整合,矿业权清理整顿,产能向大型企业集中,矿业秩序大大改善,产能集中度大大提高。
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管理面临诸多问题
矿业权管理收紧影响矿业市场长远发展,多年暂停受理钨、稀土等保护性矿种勘查开采权许可证申请,在生产中出现许多实际问题。比如:在原有采矿权范围内新增资源量、扩边新增资源量或者找到非探矿权证矿种等,均面临探采矿业权的变更登记、探转采是否招拍挂等实际问题,均无法办理相关手续。少数地方以探代采、以多金属矿或假借其他矿种名义开采,以及矿山实施技改扩大产能,以资源综合利用名义扩大产能等,这些违法违规行为增多,大多数处于监管盲区。
同时,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总量控制存在监管盲区。总体来看,通过总量控制,主采矿开采总量基本得到有效控制,但市场实际消费的矿产资源量还是超出开采总量控制额度。其中的差额来源,一部分是综合利用超出的部分,还有一部分是非法开采、多金属名义开采等途径流入市场的部分。由不同部门分别下达开采总量指标和生产总量指标,造成生产总量指标与开采权许可证核定的开采规模往往不一致,企业必然就高不就低,这导致对超指标生产无法处罚,不利于指标管理,也造成监管困难。
此外,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的环境成本差别增大。近年来,正规生产企业、大型国有矿山在环保设施投入、技术改造方面投入比较大,而民营企业、小型矿山以及非法盗采者在这方面的投入很少,矿产品价格具有明显优势,对矿产品市场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导致矿产品价格在低位徘徊,正规企业利润空间下降甚至亏本经营。
以供给侧改革推进矿业产业结构调整
笔者认为,结构调整是资源保护的关键。矿业权管理、总量控制都是从矿业开发的源头入手进行管理,虽然取得一定效果,但却存在与终端消费市场不一致的问题。从目前矿产品消费流向来看,钨、稀土等矿产资源均以国内消费为主。但是,低端产能大、高端产品研发不足,产品结构初中级水平占比高、高附加值产品少,是我国矿业加工冶炼领域的主要问题。消耗高于总量控制指标的矿产资源,却以生产中低端产品为主,在造成产能闲置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源头开采。开采强度过大,储采比下降,会使我们失去资源优势。因此,源头管理还需要配合中下游企业的产业结构调整,以较少原料生产高附加值产品。
对此,有必要加强供给侧改革,通过总量控制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建议通过指标内矿石原料的流向调控,来抑制中低端产品产能,鼓励和保障高端产能,逐步实现优胜劣汰,优化产业结构。建议从对中下游冶炼加工企业生产的产品进行分类定级入手,核定不同级别产品产能,将开采总量有效应用到中高端生产加工企业。中低端产品加工作为高端产品的前端生产,尽可能为国内高端生产提供供给,而非大量出口获得较低收益。利用总量指标流向调控,促使矿业中下游低端、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支持大中型企业、高技术产品加工企业发展,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和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矿企,使优势矿产、战略性矿产的地位不仅仅体现在资源本身储量上,更要体现在终端产品供应上。
同时,还应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矿产品科技含量。我国是矿产品出口贸易第一大国。但从出口产品特点看,中低端产品占比较大,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较少。我国供应全球80%以上的钨原料,但高端装备制造业用硬质合金仍需大量进口。要改变贸易产品结构,必须尽快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并控制出口产品类型等级,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标准。
在此基础上,有必要建立资源储备制度。建议在加强矿业权管理和总量控制的同时,进行保护性开采特定矿产资源矿产地和矿产品储备。这是确保优势矿产资源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要尽快出台相关细则,有效落实。